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antiplasticpl

什麼是永續設計?讓Vitamin Green告訴你!

Updated: Jan 7, 2023

在消費主義的時代,電視、網路、報章雜誌充斥著各種商品資訊,不斷鼓勵消費者購入最新商品,但這些讓人心動的商品真的是這個世界、這個地球所需要的嗎?在知道應該要辨別「想要」和「需要」之後,卻發現需要的東西不是以想要的形式出現,這時候該如何選擇?


Vitamin Green 這本書收錄了友善環境的創新設計,將永續的概念納入設計思考中,減少污染、考量資源稀少珍貴,同時讓環保的設計也是個對社會有價值、且實際上有作用的物品。除了永續概念,這本書非常強調設計中的兩個重點,第一是實用性」,當一個商品不具備實用性,即使有非常理想的概念,無法使用仍是個廢物,反而製造更多浪費與污染。第二是「產品生命週期」,包含商品的長期使用性,及在商品無法繼續被使用之後如何被處理。從產品原料取得,到產品消失在地球上的方式,都是在產品生命週期中需要考量的。


本書共有101個產品設計,每一個都非常值得細細探究,這篇文章會從中挑選幾個我自己比較有興趣的設計和大家分享。如果想知道每一個商品的更多細節,可以點擊商品名稱的超連結,或是上網搜尋;如果想看更多相關設計,就請大家去找這本書來看囉!


Reduce


在歐美國家,晚餐時間開一瓶酒是一件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但享受美酒的同時也製造了很多玻璃廢棄物。為了減少玻璃垃圾,O-I 設計出比傳統的瓶子輕15%到30%的包裝Lean + Green™ ,除了保有酒瓶原本的功能(保存、運輸),還多了一個附加價值:放置標籤的玻璃厚度略有減小,可以防止在處理過程中標籤變質,讓酒瓶的標籤不必經過二次渡膜,減少環境影響,因此Lean + Green™ 系列酒瓶在實現輕量化與高品質、高性能包裝之間達到最佳平衡。此外,Lean + Green™ 系列酒瓶也使用玻璃回收原料,雖然產品遍及歐洲,O-I 仍是個在地供應商,葡萄酒釀酒廠在哪、O-I 就在哪。


除了環保價值,Lean + Green™ 的設計也具有市場行銷價值。他們在酒瓶的頸部有一個獨特而優雅的設計線條,有助於加強消費者的品牌印象,也能使品牌在超市中獲得強大的影響力和形象的一致性。酒瓶標籤是消費者了解每一瓶酒的產地、製造過程、釀酒廠等等重要資訊的依據,所以酒標品質的提升,減少分銷商在進貨過程中的耗損,也能避免來自消費者的抱怨。


但玻璃的回收也受到疫情的影響,O-I 最近在他們的網站上釋出一篇文章"Don’t Let COVID-19 Change Good Recycling Habits"。除了餐廳、酒館的消費變少,因此回收的酒瓶變少,回收業停工、地方回收系統運作不穩定,也讓回收作業變得不順暢,甚至改變了人們的回收習慣,有些民眾還會因為丟回收時可成產生的細菌接觸而不願意回收。回收除了是環境友善的行為,對於某些產業而言更是重要原料來源,所以回收不再只是個環保的加分小動作,更是促進經濟流通、循環的必要行為。



這是2008年的展覽作品,將房子設計為可以輕易移動且組裝。Cellophane House™是一種靈活、有彈性的建築系統,可依據需求實現不同結果。建築的框架可以容納各種材料,以適應不同的需求、風格和預算;房子可以適應不同的地點和氣候因素,輕鬆地重新佈置,甚至改變屋內結構。不需要把整棟建築物敲掉也能蓋一棟新的房子。


Cellophane House™ 使用現成的材料建造,在A地製作、在B地現場完成組裝結構。他們強調拆卸而不是拆毀(Disassembly instead of demolition),除了鼓勵回收建築廢料、減少浪費和廢棄物,更延長了建築物的生命週期,Cellophane House™以此實踐正面的生態足跡。以後搬家就不再是尋找新房子,而是尋找新地點,把「房子」搬過去。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可移動、永久有人值班的南極研究站,重新定義了極地建築和工程。為了滿足環境議定書的嚴格要求,Halley VI 最小化環境影響,包含提高能源效率、自產熱能和動力、污水和廢棄物處理系統,最大程度地減少從建造到退役的整個生命週期對環境的影響。


此外,Halley VI 也延長了研究站的使用年限。前四代的研究站因建築物緊貼冰層,而迅速地被雪淹沒;第五代雖然設計四根支柱以提高建築物,但因機動性低、不便往內陸移動,已經隨冰層飄太遠。所以第六代為了改善以上缺點,採用模組化的設計,在建築物的支柱底部加裝類似滑雪板的底座,當冰層移向海洋時,可以使用液壓裝置將建築物模組降低到滑雪板上,由推土機拖到更遠、更安全的新位置。


Modec Truck

認知到貨運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多可觀,Modec Truck以電動車投入英國的貨運市場。在城市內配送貨物到各個超市,不需要長途跋涉,但需要多次往返,電動車剛好符合這個特性,而Modec Truck的電池只需20分鐘就能充飽,因此攻下了英國的大型連鎖超市TESCO的市場。Modec Truck每年減少9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且車子本體98%可回收,這個案例吸引我的是,這確實是我們日常生活需要的改進,概念看起來雖然不是特別新穎,但我們都沒有做到,而且它實實在在的將永續落實在平凡生活中,這才是最重要的。


Reuse & Recycle


111 Navy Chair是由111個可樂寶特瓶,加上一些玻璃纖維(強化穩固性)製作而成,它的前身是1006 Navy Chair,80%是用回收鋁罐做成。但因當時的技術加上原料的特性,1006 Navy Chair的製作需要耗時12小時,因此研發出111 Navy Chair,自動化後的製作只需3分鐘,減少人力成本和提升資源效率。每年三百萬個寶特瓶用於111 Navy Chair製作,「幫助你的瓶子再次非凡」,111 Navy Chair除了減少垃圾產生,更將廢棄物應用於其他商品的生產,標示著回收過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當物品壞了,你會怎麼處理?大部分人應該是送進垃圾場吧,但這位德國的設計師選擇重新利用破掉的塑膠桶,編織成新的竹簍。他主張Upcycling,不使用原始材料,甚至不使用再生材料,而是為舊物體發明新用途,無需經過破壞原物的過程。結合減廢和創新,他們發現了垃圾的潛力,把現存的人工、塑膠、不環保物品,和在地自然生長的永續材料結合。雖然這兩個元素存在著極端的差異,但他們仍互相吸引並融合,為廢棄物創造新價值。


此外,因為這項產品需要手工編織,他們和菲律賓當地的非營利組織(PREDA)合作,除了延續傳統工藝,也透過微型貸款協助貧窮居民獲得發展資源,生產公平貿易的商品。現在Bow Bins在波蘭和羅馬尼亞手工製作,使用柳葉和草皮等當地材料加工。


FREITAG 郵差包

Bow Bins一樣,FREITAG也利用被丟棄的材料創造出新的產品,FREITAG利用卡車貨櫃帆布製作包包。和Bow Bins不同的是,FREITAG是先想到商品,才去思考原料來源。FREITAG兄弟希望能製作出適合單車族的郵差包,這項產品需要的特性是強韌、耐用、防水,後來他們發現卡車貨櫃帆布非常符合他們的需求。


卡車貨櫃帆布丟棄成本高,因此貨運公司很樂意把「垃圾」交給他們處理,而FREITAG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帆布清洗乾淨後,進行裁切、車縫,將一塊大帆布製作成數個背包,因此每一個商品都來自一塊大帆布的一部分,而且因為是手工製作,所以每一個都獨一無二,就像以前用美援的麵粉袋做的內衣褲。

事實上,FREITAG這系列的包包,整個包包都是利用再生材料製作而成。除了包包本體是回收卡車貨櫃帆布,背包邊緣是用腳踏車內胎做收邊,背帶是使用回收的汽車安全帶。他們強調,「不需要重新創造已經存在的材料,回收過程也會使設計更加永續」。呼應他們的精神,FREITAG在蘇黎世的旗艦店是用19個貨櫃所組成。

原本Green Toys 是主打提供安全無毒、孩童友善的玩具,但注重環境影響的市場越來越大,所以他們開始使用回收的牛奶罐來製作玩具。除了堅持安全無毒,所以玩具都沒有另外噴漆上色,他們還堅持與在地的回收公司合作,並在地生產(加州),以減少因運輸產生的碳排放,且在包裝上使用100%可回收紙盒,沒有多餘的包裝例如橡皮筋、玻璃紙、泡泡紙等。雖然是個有理想的商品,但他們在市場中仍然具有價格競爭性,展現出創新和永續思考的經濟可行性,證明地方原力和資源可以提供商業、社會、經濟和環境利益給企業和消費者。


Infiniski 是一家強調永續建築的概念公司(concept company),透過模組化的建築過程,使用可回收和無污染的建築材料,實踐永續原則。而Manifesto House 是Infiniski 一個在智利的案子,使用三個貨櫃屋組成,並有自產能源系統的設計。通風的外部蓋板其中一側由來自永續森林的木板製成,另一側則用回收的托盤作為材料。常常會有一個印象,回收、二手的產品雖然有很好的理念,但不甚美觀;透過這個案例,我接收到一個訊息:貨櫃屋也可以很美。


Carpet House也是個利用回收物品建造的房屋,它使用地毯作為主要的覆蓋材料,且房屋朝東的設計,讓這間屋子不用冷氣也能保持涼爽通風。雖然使用回收材料非常特別,但這項設計吸引我的特別之處是,它是一件大學課堂作品,和政府的社會住宅專案合作,建築系的老師讓學生設計出最適合居住者的作品。「重點不是作為一個建築師的偉大,而是同情心」(It’s not about your greatness as an architect, but your compassion.)。老師非常強調設計師與使用者之間的連結,因為設計師必須知道使用者的需求,才能設計出最適合的作品,並在真實生活中良好的被使用。


Plastiki boat 是由一個致力於實踐「搖籃到搖籃」(cradle-to-cradle)理念的團隊打造出來的概念船,使用12,500個回收寶特瓶製作船身、用回收的灌溉鋁管作為桅桿、用回收的PET布做船帆,甚至連接處用都是用蔗糖、腰果殼製成,完全可生物分解。


完全使用回收物品打造出的一艘船,出生搖籃中沒有新製造的物品,是其他物品生命週期結束後所灌溉的資源,到這艘船生命結束後,因為可完全回收,所以被移動到另一個物品的出生搖籃。從我的搖籃到你的搖籃,所有資源都不需要經過墳墓。


為了體現永續的精神,這艘船的動力只仰賴可再生能源,包含太陽能板、風力螺旋槳渦輪、腳踏車發電器,而這只是第一階段計畫。這是一艘概念船,不是商業船,所以重點不是大量製造、銷售,他們的第二階段計畫是傳達理念。成員會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他們在這艘船上的旅海生活,希望藉由這艘船和他們在海上的所見所聞,改變大眾對塑膠垃圾的認知,同時展示塑膠如何變成揮霍浪費的消費模式的解決方法的一部分。


The power of natural


這個蓋在森林之中的家,主要是由木頭和竹子組成。利用竹子中空的特性,可以滿足通風和採光的需求;屋頂的遮蔭效果能讓室內;保持涼爽在屋頂上有收集雨水的設計,充分利用自然水資源。這樣的設計概念稱為被動式設計(Passive design),運用遮陽、隔熱、保溫、通風等原始設計手法,讓建築物可以受益於自然的採光、通風甚至溫度,因應當地的氣候和條件,最大化建築使用者的舒適度和健康度,同時最小化能源消耗。被動式設計可以減少溫濕度的波動,並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是德國非常普遍的建築節能概念


夏天熱就開冷氣,冬天冷就開暖氣,這稱為「主動式」的啟動設備;被動式設計的建築概念則不同,它會回收人體熱能、家電的熱、太陽的輻射熱,並保存在室內,因此不用一直開空調維持溫度,可以大幅度的節約能源。被動式建築在歐洲風行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可以讓空調節能高達70~90%,同時減少環境影響,例如溫室氣體排放。


被動設計的關鍵要素是:建築的位置和方向、建築佈局、窗戶設計、隔熱、遮蔭和通風,保溫和熱量有助於保持溫度均勻,而通風則提供被動冷卻並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每一個元素都可以和其他元素配合,達到舒適的溫度和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因此被動式設計是將建築物整體和環境因素都納入考慮,強調"fit the environment",以最適合的方式讓建築物融入在自然環境之中。


Lapin Kulta Solar Restaurant

這間餐廳非常特別,真的是看天氣吃飯,因為廚師是利用太陽能來煮菜,所以如果天氣不好,就只有沙拉等冷盤可以吃。廚具是一個太陽能拋物線型鋁盤,利用聚集太陽光和熱能來加熱,一次需要耗時5小時來煮出15人份的餐點。因為需要直射光,所以根據太陽的強度和路徑,每天的菜單都不同,而且餐廳需要隨太陽軌跡,在北極圈(赫爾辛基和斯德哥爾摩之間)移動。看似有諸多不便和限制,這間餐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事實上,這樣的模式重新思考了廚房、烹飪和食物以及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與觀念。餐點因為不同的能源結構而有所變化,例如這樣的烹調方式,讓食物可以完全沈浸於熱能中,不是只從底部被加熱,因而產生不同的口味和質地,帶來了完全不同的品嚐體驗。另外,也考驗了人們的彈性、適應性和靈活性,從本質上而言,太陽能是即時的、無法儲存,所以當雲層來臨時,就像停電一樣,廚師們需要靈活的應變能力,來面對不賞臉的天氣和肚子餓的客人。更是對大自然尊重與敬畏的一種表現,人不能勝天,必須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一切,天氣好我們可以盡情享受,但不能過度揮霍,才能在天氣不好的時候,仍有其他冷盤、麵包可以吃。

Solar Handbag

這是一個手提包,也是一個行動充電站。背包表面縫上了一百個小型太陽能發電站,在白天可以吸收光能並產生電能,為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充電。背包裡還有個貼心設計,在晚上或黑暗的環境中,打開袋子會激發附著在袋子內部的光纖,這些光纖會發出漫射的光,讓你順利找到鑰匙和錢包。這個設計想表達一項重點,綠色時尚就和環境保護一樣重要。

同樣是個利用太陽能充電的設計,這是一個可以一邊充電一邊接收太陽能的裝置,葉子的形狀使它可以傾斜,適應任何地點的緯度和太陽角度。 SOFT Rocker模糊了娛樂性和工作性之間的區別,並將發電重新塑造成一種整體的分散式公共活動,而不是集中的、單一的「工程」項目。這個設計是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學生作品,且是個設計、建築、電機工程的跨領域合作。


這是一盞可以捕捉光源的燈,在燈泡中加入Photoluminescience這個特殊材質,讓它可以白天吸光、夜晚發光,且是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仍可持續發光,是節能的好工具。


Lunar Resonant Streetlights(月光調節路燈)

在1930年代電力系統尚無法容易的在開和關之間轉換,所以為了讓發電系統持續運作,需要維持穩定的用電量,美國政府因此需要提高離峰(夜晚)用電量,所以把路燈的亮度調很高。雖然1970年代後,這樣的作業方式已不再需要,但路燈的亮度卻沒有改變。

因為這樣的問題,所以出現了月光調節路燈。這個路燈可以根據月光調整亮度,不僅節能,也減少光害。事實上想在城市中看到星星才是這項發明的初衷,月光調節路燈使人與自然在個人層面上重新連結,利用自然界的美麗,將星光閃耀的景象回到城市中,讓人們想起他們在宇宙中的地位。


The Wind Explorer

這是一款利用風箏和風力發電機產生動力的汽車,利用車子行駛過程中因速度產生的風來發電。這項發明讓我想到李董在剛到歐洲時所住的Air B&B房東,也自己設計發明了一台太陽能發電腳踏車solar cargobike。這些發明都只是一個念頭所產生的,也許聽起來很瘋狂,但我覺得,世界就是需要一點瘋狂來推動改變。


這是一個可完全回收的皮艇,製作過程少用了70%的塑膠,可折疊的特性讓它方便收納和運輸。我想這項設計最重要的概念並不是環保,而是與自然的關係。現在全球最大的擔憂之一是,公路交通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空氣汙然、全球暖化,但我們都忘了還有「水路」這個選擇。Oru Kayak鼓勵都市人欣賞水運環境,並開闢了以水為基礎的永續運輸的可能性,更重新檢視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包含藝術、建築、設計和工程)之間的關係。


Bio-based


DBA 98 鋼珠筆

從小,抽屜裡最不缺的就是筆。東一隻、西一隻,弄丟了抽屜裡還有十隻,但這些筆都有被好好的用完嗎?又或者,我們需要這麼多筆嗎?另一方面,我們丟掉那麼多的筆,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現在的原子筆通常是由多種材料製成的,包含塑膠、鋼和其他化學物質,使其不適合回收利用,並且可以保持數千年。油墨含有對人類和環境都有害的殺蟲劑,並且毒素會從垃圾掩埋場洩漏到土壤和水中。而且,這些筆通常在法規標準不嚴格的國家生產,生產工廠所造成的污染更加嚴重。


DBA 98 筆鋼珠是由非基因改造馬鈴薯的生物塑膠製成,而墨水則由可生物分解的無毒水墨製成。包裝也使用100%可回收的紙盒,紙盒上的染墨也是植物性的,並採用最有效的形狀進行包裝,減少運輸中的碳排放。除了不鏽鋼筆尖之外,整支筆都能在180天後完全的生物分解。這項商品最終只想達成一個目標,不讓筆活得比使用者久(Doesn’t outlive its user)。


無法立即擺脫一次性餐具的需求,但地球已經容不下更多垃圾了,WASARA為此設計出可生物分解的一次性餐具。使用竹子、蘆葦、甘蔗渣作為原料,比起樹木,竹子、蘆葦的生長速度快,且二次利用甘蔗渣,亦是將工業廢物再製的副產品。


WASARA強調這是 ephemeral(短暫的)而非disposal(拋棄式)的產品,這兩者的差別在於一種意識,對於物品的存在給予了解和欣賞,進而衍生出永續生產、負責任丟棄,建立人類、所消費的產品、和環境之間健康的關係。


Low impact


馬斯達爾城(Masdar City)是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附近的一座規劃新城,這座新城預計將是全球首個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的「零碳排」和「零廢棄」還有「零輻射」的城市。為了擺脫都市熱島,這座新城有精細的設計,包含一座45公尺的風塔,可以捕獲較涼的高層風,並引導至底部的公共廣場。還有一致的樓高,能夠引導風向,防止熱風進入街道。並根據日照方向進行建築規劃,以獲得最大的遮蔭空間。狹小的街道、作為屋頂的太陽能板,也是為了增加陰影。同時城市交通全部採用電動汽車,並將電動車交通系統規劃於地下,打造友善行人徒步區,減少碳排放。


Society


Open-Air Library(開放圖書館)

馬德堡位於德國的東部,因為歷史因素,馬格德堡深陷荒廢狀態,失業人數高、公共設施稀缺。因此2005年,為了加強當地的社交網絡,開始了「試用中的城市」的城市規劃實驗,這個開放圖書館是其中之一。


這個圖書館是使用一個廢棄倉庫再生,沒有屋頂和外牆,除了保持較低的建築成本和避免空調能耗之外,也是一種鼓勵負責任使用公共設施的做法。圖書館中的書都是當地居民捐出來的,隨時都可以捐、也隨時都可以借,沒有規定歸還日期,考驗居民的公德心。開放空間也提供居民舉辦活動、社交的場所。


圖書館的建造雖是由機構主導,但過程中不斷地與居民溝通、搜集想法,使用再生建築材料便是居民的主意,在這個過程中強化了公民合作和社會網絡。這個結果展現出,當公共行政部門無法滿足需求時,民間社會由下而上自我解放的可能性。


這是在德國柏林的一個可移動花園,改變了人們對植物「落地生根」的印象。這個活動主旨在於透過種植植物促進成員之間和成員與自然的關係。鼓勵在地居民一起加入種植,建立社區歸屬感,並且這些有機植栽也提供社區健康食物。但花園為什麼要移動呢?除了廣傳社區歸屬感的社會目的,還有生態上的目的:吸收污染源、接收太陽輻射(降溫)、減少因蔬果運輸而產生的燃料使用、提供生物棲地。


這是一個在柬埔寨Sra Pou村的職業培訓中心和社區中心,用來鼓勵和教導貧困家庭謀生,同時也是整個社區公開集會和進行民主決策的地方。整個學校都是手工製作的,建築物本身是使用當地材料和當地勞動力建成,目的是增加就業機會之外,也透過鼓勵社區充分利用容易獲得的材料,簡易化技術轉移,讓他們可以在未來的建築項目中採用相同的建築技術。


由於材料稀缺,美麗的紅色土壤被用來製作曬乾的土壤塊,土塊牆反映了周圍環境的紅色陰影,牆上小孔讓間接的陽光和柔和的風可以進入,以冷卻空間。使用在地原料讓我想到以前看卡通,豆豆先生有一集是要去寫生,但他顏料不夠,所以就採莓果、花蜜當作顏料,當時的我才突然意會到,「對耶!顏色是存在在自然中的」。曾幾何時,我們只看得見人工色素,而忘了大自然豐富的色彩。


現在學校歸Sra Pou社區所有,並在Blue Tent NGO的監視下運作。縫紉是最主要的活動:樓上的教室可容納11台用小額貸款購買的縫紉機,這些縫紉機由11名婦女的縫紉協會經營和擁有,樓下可以用作化妝店,而開放空間則提供一個維修摩托車的好地方。



不想照著個世界既有的模式走,就自己創造一個,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後的心得。所有創新設計都有同一個出發點:不喜歡現在的設計,既然現在的這個我不喜歡,那我自己來打造一個符合我理想的作品,讓需要同時也是想要。但要將永續概念落實在商品中並不容易,我們一再強調,永續是由「環境、經濟、社會」三個要素共同組成,設計出一個在環境上非常理想的商品,但卻在經濟市場上沒有價值或幫助,那麼它就無法真正達到永續的目標。以上案例有些仍是概念階段,但也有許多已經發展出成熟的商業模式,例如FREITAG、Green Toys、Oru Kayak等等。


除了減少環境負擔,建立社會功能也是永續很重要的價值之一,所以在文章的最後提出了三個在環境上或許沒有太大的創新,但具備強大社會價值的案例。我想「人本社會」,並不是以「人」為主的社會,而是以「人的價值」為出發點的社會。若能重新找回人的價值、社會的價值、環境的價值,達成永續才會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



註:本文所有圖片都是翻拍自Vitamin Green書中的照片。


延伸推薦


參考資料


#彭總李董的無塑生活 #彭總

#永續設計 #永續 #搖籃到搖籃 #循環經濟 #產品生命週期

2,388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