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antiplasticpl

「有意識」地生活


什麼叫「有意識」?「有意識」會怎樣?為什麼要「有意識」?已經想好好談這個主題很久了,這禮拜跟彭總約好,週末要來直播開講,跟大家一起來深刻地討論「有意識」地過日子。 而在此之前,李董想好好寫一篇文,仔細地梳理這個很大的議題。大家就湊合著看啦! 首先,什麼是「有意識」?大三下和彭總一起發起社會創新讀書會,當時我們除了分享書本心得,更決心要依據書的指導,做成專案模擬,而第一個步驟就是要我們「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是逼迫我們不全然接受生活給我們的一切,我們要對生活發生的每一件事去產生質疑,而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提起了學校垃圾處理的問題、發現過多不必要的一次性垃圾問題。而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有意識」。 那,「有意識」會怎樣?當時我們發現這些問題後,下一步就是搜集更多相關資料,其實這部分不是因為書教的步驟,而是因為知道有這樣的問題,很自然而然地對於相關資訊就會多留神,然後就不知不覺累積更多相關的知識。所以有意識之後通常會促成行動,行動有大有小,但通常人的行為很難不因為認知改變而改變。 所以,為什麼要「有意識」呢?很顯然地,因為意識是所有行動的開端,而行動則是促成改變的唯一。現今社會,「消費主義」、「資本主義」、「工業開發」等等都已經走到一個瓶頸,再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氣候變遷等環境反撲、川普北韓等極端主義、茉莉花革命等民主反動...,世界可能會走向我們大家都不想要的地步,也因此,我們這一代身上都背負著很強烈的改變慾望,“Change the World"可能是每一個世代都有過的理想和使命,但在我們這一代的change the world,不是要推動更多開發和所謂進步,而是要鉗制我們的慾望和能力,重新找回我們對世界的謙卑、重新向自然學習找回我們和自然的聯結。這是我們這一代要change的難處,因為照著經驗走,我們是絕對不會想踩煞車的,而且這些危機都只能說是「潛藏的」,對於大多數的我們,「現在」的日子還是過得很好,好像找不到理由去做這樣的改變,而這樣的改變史無前例,風險太高。所以,「有意識」對於我們才那麼重要,我們得不斷去喚醒大家的意識,這樣的意識能帶我們看破生活的表象,直指問題核心,然後才可能促成改變的行動發生。 下圖是在韓國看見的長尾山雀,在我到現在的工作上班以前,我是完全不知道有「賞鳥」這種活動的,在這上班以後才發現生活處處其實都是鳥,而且牠們不是都是鳥,牠們各有名字、各有叫聲、各有偏好的環境。在我對鳥有意識以前,爬山就是爬山、走路就是走路,但現在聽到叫聲都會敏感,到外頭特別是野外環境就會偶爾張望看看鳥然後對照圖鑒看牠們是什麼鳥。這就是有意識沒意識的差別。或許生活環境不會因此改變,但絕對促成行為的改變。

我很希望因為「有意識」,我們可以逛街買衣服看到價格過於低廉時不是覺得開心要撿便宜,而是看到這樣的價格可以支付多少給工廠裡的工人?多少給生產毛料的農民?我們在買肉吃肉之前,可以思考一下為了養這些肉而減少多少應該可以餵飽更多人的穀糧?多產生了多少排碳量?這些肉真的還是單純我們自然環境裡所謂的食物鏈嗎?還是牠們其實是從頭到尾就被剝奪靈魂空有軀殼的「商品」了?我很希望,我們下一次要因為方便而用外帶餐具時,可以想到那片已被垃圾覆蓋的醜陋海洋、還有那些被塑膠袋被吸管害死的魚兒海龜和海鳥...



只是「有意識」地去生活而已,只是要叛逆一點對生活給你的一切多點質疑和思考,只是要多關心一點自己的生活和一點點點你所生活的這個世界,而已。


#彭總李董的無塑生活 #李董

#有意識 #改變 #永續發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52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